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江苏自贸区跑出创新“加速度”

   2022-08-15 9040
核心提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制度集成创新、培育新经济和新支柱产业等方面积极作为,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江苏经验”。  成立3年来,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制度集成创新、培育新经济和新支柱产业等方面积极作为,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江苏经验”。

  成立3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落实试点任务。国务院批复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10项,占比超过97%;全国复制推广的278项经验案例省落地实施率超过95%。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81项为全国全省首创、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加强长三角联动发展,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同发布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探索长三角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长三角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省内57个国家级开发区、国际合作园区等重点开放平台联动创新发展,制定出台5个方面20项支持政策,持续放大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贡献了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10%的税收,开放度和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南京片区:打造创新高地

  “截至目前,南京片区已累计形成150余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31项全省复制推广,33项全市复制推广。”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制度创新推动下,南京片区创新“策源地”功能不断增强,开放合作水平和对外影响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组组数据可以佐证这里的试验成果。

  “近三年以来,除省市出台的近30项支持政策外,南京片区在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累计出台各类改革政策30多项。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到97%。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制度创新十条措施》,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制度创新。”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局长许国平介绍说。

  例如,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南京片区在22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审批时间缩减97%;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产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完成8000多家市场主体风险分级。在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方面,加快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占全国10%,服务企业6000余家,实现融资196亿元。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落地江苏首批5000万美元的QDLP基金和南京首批30亿元的QFLP基金。同时,开展境内外汇(NRA)账户改革试点,并上线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全流程直通式处理。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产业发展的研发服务环境支撑至关重要。”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南京片区成立以来,在省自贸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截至目前,南京片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已累计形成14项制度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区域生物医药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拥有“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5家,“瞪羚”企业13家。

  “2019年以来,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服务客户1000余家,提供15万余批次服务。”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郭成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平台服务区域已覆盖全国各地,以南京为基础,拓展至苏州、无锡、扬州、镇江、泰州等地市,省外业务遍及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省市。

  “平台自研‘宁康计划’,推进基因筛查健康服务产品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自研‘宁智’纳升色谱柱,助推高值研发试剂盒进口替代。”李郭成说,平台还承建运营南京基因与细胞实验室,打造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品研发及项目转化的创新策源地。

  同时,南京片区率先实现江苏区域股权交易区块链业务平台与中央监管链联通,形成数字金融“江北经验”。

  “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创新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产品‘鑫减碳’,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以及江苏省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发行的“江北科投-绿色担保灵雀知识产权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产品,涉及16家灵雀企业105项知识产权,涵盖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及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在数字贸易方面,南京片区也有诸多创新。

  据悉,南京片区结合落实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数字贸易为抓手,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出台《关于促进江北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构建的若干政策(试行)》,打造数字贸易特色集聚区。下一步,依托江北新区数字贸易发展示范基地,搭建南京片区“跨境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出口退税、信用保险、运费融资、国际物流“一揽子”服务,在跨境电商、一体化采购平台等新赛道培育龙头数字贸易企业和一批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善于创新的“专精特新”中小数字贸易企业,形成完备的数字贸易产业链。

  数据显示,江北新区目前已拥有2个市级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试点、2个省级海外仓,集聚了50家跨境电商企业。2021年,江北新区实现跨境电商贸易额90亿元,约占南京市的三分之一。

  谈到南京片区今后的工作打算,南京片区上述负责人直言,南京片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强化系统集成、协同联动,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扬子江新金融中心建设为例,持续推进资本项下金融开放试点,探索设立私募股权转让平台,加大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开发力度;争取设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为有真实贸易需求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同时,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入落实国务院《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争取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等方面形成创新成果。

  此外,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上述负责人表示,南京片区将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培育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方面具有要素集聚、配置能力的头部企业,推动数字贸易、保税研发、展示交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片区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如聚焦项目落地、人才落地,支持新区部门、驻区单位在审批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人才服务管理创新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改革。

  苏州片区:赋能企业发展

  “挂牌3年来,苏州片区不论在制度创新、提升投资营商环境,还是构建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果。”8月3日,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片区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6项在全国示范推广,31项在全省示范推广,新增省级管理权限146项,出台改革创新配套政策80余项,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7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37亿美元,备案境外投资机构393个,进出口总额近2300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超64%。”

  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区域,苏州片区3年来抢抓机遇谋合作,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等46个中新合作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共有11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在区内有投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制药与医疗器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总投资额达625亿美元,占园区外资总投资额的31%。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苏州片区将努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高端要素关注苏州、投资苏州,创造更多有特色、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生物医药是当今最具爆发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苏州片区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截至目前,区内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包括自主品牌企业1800多家、外资企业200多家;2021年实现产值1177亿元,继续保持超过20%的增幅。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给公司发展带来众多利好。”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爱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之前出台的‘研易达’政策,方便了公司办理未注册医疗器械进口事宜,切合实际解决了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据了解,董爱华提到的“研易达”,即苏州片区推出的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属全国首创。该办法允许医疗器械研发机构、生产企业通过备案进口研发测试用的未注册医疗器械或零部件(非诊断试剂),保障了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项目顺利开展,激发了企业科研创新积极性。截至目前,“研易达”已惠及片区20家企业、381批次产品备案、58个研发项目。记者还获悉,为进一步提升跨境研发进口便利化水平,助力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和生产活动,片区相关部门正共同研究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研易达2.0)。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研易达政策的支持下,高效、快速地解决了企业2批‘新冠DNA疫苗’研发所需未注册医疗器械——电脉冲仪及配套耗材的进口事宜,顺利完成了该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最终获得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批文。”董爱华说,该项目已获得苏州市第一张“疫苗生产许可证”,研究进展顺利,已在国内完成I期和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在国外进行中。

  “江苏自贸试验区对公司诉求的快速响应、政策解读、项目申报和资源对接的一系列专业支持,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苏州颐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园区生物产业园风评中心让公司真切感受到贴近家门口的服务。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该负责人坦言,“由于缺乏高风险特殊物品出口项目经验,项目又较为紧急,我们向风评中心提出了帮助诉求。特殊物品风评中心窗口在收到我们诉求的第一时间,帮助我们梳理出口流程、快速制定了出口方案,并帮助预审和辅导风评的各项资料。这一系列支持令颐坤快速通过了首次风险评估,大大缩减了项目时间,加速了研发进程。”

  连云港片区:推动双向开放

  “连云港片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主要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2家,营收近200亿元,主要为港航物流、贸易等产业类别;在建重点产业项目近40个,计划总投资近280亿元。截至目前,连云港片区企业数超15000家,较获批前增加12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427.7亿元,分别占全市同期的18%、17%。”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连云港自贸片区管委会执行委员张磊给了《国际金融报》记者这样一组数据。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也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具有东西双向开放、陆海内外联动的交通区位优势。2019年,连云港片区正式获批。虽然面积仅20.27平方公里,但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的连云港片区创新发展空间巨大。

  据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综合协调局局长尹玉林介绍,3年来,在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方面,“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格局全面拉开,连云港港被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正式获批。

  “‘两基地一班列’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质效提档升级。”尹玉林表示,2021年,中哈物流基地进出场集装箱量增长12.2%,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换装量占全国进出境中欧班列换装量的1/5;国际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1.7%,位居沿海港口前列;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专用铁路开通运营,2022年1-6月,累计完成物流量2993万吨,同比增长35.7%;完成集装箱量37723标箱。“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项目运营,连云港至里海7000公里的消费商品供应链通道正式启动。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片区相关负责人反复提及的词汇。

  制度创新方面,3年来,片区形成1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80%具有省级首创性,3项上报国家商务部,26项全省复制推广。

  技术创新方面,张磊以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为例进行介绍——经由中欧班列转出口的货物,可在海关指定监管场所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进行混拼,完成拼箱操作后办理报关放行和装车发运手续,解决原有监管模式下两种货物不可同箱混拼发运的问题,平均每票为企业节省73%的物流成本。同时解决了以往监管模式下铁路班列需凑整发运的漫长交货期,每票为企业节约发运等待时间15天以上。海关总署备案。

  “同时,连云港片区突出‘口岸+班列’特色优势,围绕海港口岸和国际班列,积极提升通关效率,推进贸易便利化。”张磊表示,主持编制修订3项海铁联运信息化国家行业标准,国内首套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建成运营,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交付使用,国内首推铁水联运“一单到底”,形成27项彰显海港优势、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案例,占全市案例库的26.5%。

  此外,提升“两大平台”运营能力。据张磊介绍,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已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成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从中哈物流基地发出的中欧班列,有中亚五国、中吉乌、中蒙、中俄、中土(跨里海)、中欧等6条班列精品线路,覆盖了104个国际货运站点。

  据悉,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是中哈两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个实体平台,是连云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国际经贸项目。

  “目前,连云港口岸所有过境出口中亚、中欧的国际班列全部在中哈基地装车发运,这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市口岸办及铁路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助推中哈物流公司实现量效并举的目标。”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哈物流公司将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综合基础功能,更好地服务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为连云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3年来,连云港片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蓝宝星球”公路运力交易、“箱咖集市”二手集装箱交易、“518全球购”等平台经济发展迅猛。

  江苏蓝宝星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水玉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面向港内,蓝宝星球平台立足港口大数据,通过生产协同功能与码头生产深度融合,为码头水平运输精细化管控提供解决方案,内外齐力引领和推动智慧港口建设。面向港外,蓝宝星球平台服务物流链上下游,集聚行业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各物流参与方提供一站式服务,引领港航物流智慧化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2757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