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韧性发展

 
回复 0 原帖 2022-12-29 14: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近期,各地出台一揽子政策,积极培育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当前,在疫情的持续影响和世界经济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成为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韧性的新视角,对我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韧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理论上看,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重在“链”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集中体现在大中小企业协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要素,实现融通发展、内外联动,抵御外部冲击和实现跃迁发展的能力。作为典型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部分关键性中间品价值链依托高度专业化的跨国工序分工完成,而上游原料与零部件配套关系则涉及机械、化工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部门,高度依赖各行业内龙头跨国公司主导的外包网络。近年来,全球化推动生产要素依托市场化方式自由流动,促进典型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高度外向的供应链形态形成,集成电路市场上系列主流的芯片产品成为贸易网络内脆弱性较大的产品。因此,面对这种脆弱性,需要把握合理的产业链重构方向,在不改变既有全球化企业的国际价值分配规律的前提下,建立兼顾区域内符合全球化分工的一般规律与产业内垂直整合型生产关系的多元复杂的仿生态系统的产业集群。同时,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价值链、创新链,实现产业链延伸、供应链补缺、价值链跃迁和创新链提升,将形成产品网络、技术网络、市场网络,有利于共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


  从实践来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有力保障多边贸易稳定安全,有利于产业集群中贸易合作方在规模和质量上提升至高水平;同时,也意味着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保障资源优化配置的全球化体系正常运转,从而形成更高层次国际经济联动,推动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合作机制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消除“卡脖子”环节的威胁,从而稳定创新主体对经营的预期与风险的控制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竞争力,开发高品质产品,重塑产业链价值分配体系,增强对集成电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下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韧性的思路建议


  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集中表现为产业集群韧性。得益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对完备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受到外部冲击后仍能呈现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环环相扣,供应链前后端供给需求关联耦合、动态平衡的向好状态,表现出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韧性。但囿于“技术依赖”“低端锁定”与“政策角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仍面临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产业链不稳定和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健等安全挑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不完全是本土化的问题,还涉及全球分工协作的问题。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本土化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打造全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存在“韧性”不足的劣势,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对核心工艺及零部件等中间品依赖性大,一旦遭遇国际经济、政治及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容易发生“断链”。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一是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行业发展重点领域,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做好产业链招商和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强度和韧性,进一步夯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供应链横向与纵向全面发展,力争打造全产业链。三是针对产业链上缺失的关键环节与“卡脖子”问题,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优势,加大现有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四是着力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提高科技自主可控能力,进而补齐产业链短板。五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国内技术出口管制执法,做好知识产权风险分析评估、储备布局和纠纷预防与应对,避免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不当流失,危及产业和经济安全。


  点链协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一是施行先进高效科学的点链协同管理,发展绿色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客户导向的附加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主体开展消费者需求的科学化研究,深入理解目标客户消费行为与理念,构筑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发挥“链主”聚合带动效应,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做大做强,使其重点掌控产业链供应链中战略意义强、技术含量高的关键环节,引导其制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方案,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节点支撑能力,深化集群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粘合能力。三是探索激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链、强链、补链的市场机制,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可持续动力。四是以重点产业链为主线,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关键环节、领域、产品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化。


  数字化平台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推动数字技术与集成电路产业相结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鼓励在链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在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上的优势,有效指导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推动产业全链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升级。二是开发产业链“一键通”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驱动改革,以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政策重构,推动企业、政府、社会高效协同,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构建数字交易系统,主要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贸易信息合作平台”,提高交易速度和监控力度,确保产业供应链稳定安全。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全球化


  以内外联动的高质量开放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一是全面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合作与对接,深化优势互补,打造区域发展良性循环,争取“中间地带”国家,阻止美国构建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球供应链联盟。二是加强国际投资、贸易的标准和规则制定。积极参与WTO改革进程,加强中国与日本、韩国、南亚等周边国家投资或贸易协定的谈判,不断发挥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三是依托“经济走廊”“经济通道”等多层次国际经济交流体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自贸协定等机制,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格局,做大互利共赢的国际平台,鼓励更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领航企业加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促进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技术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延缓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转移步伐,延长中国产业升级的时间窗口期。二是加大与跨国公司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供应链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等领域的全球合作,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筑牢基础。三是加强与跨国公司共同研发、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开展业内合作,组建行业协会,发布技术路线图,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四是鼓励跨国公司提高在华研发创新战略布局层次,构建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五是立足中国市场推进跨国创新孵化与项目合作网络建设,强化中国本土高度完备的工业配套优势及其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黏着力”,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举报收藏 0